2024年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直播咨询会视频回放(https://www.kaoyan.cn/school/459/live/4620?isTabShow=blank)
自动化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院源于1979年设置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1年成立自动化系。1993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1997年学校成立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自动化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年更名为自动化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韩国两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国家级人才4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2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5人,泰山学者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博导21人,教授(特聘教授)28人,副高职称18人,博士64人,教师博士学位比例为98%。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1人。目前在校学生125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900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350余人。
学院拥有“自动化”、“机器人工程”2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设有“张嗣瀛”创新班、卓越班。“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新工科专业。学院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
学院拥有“系统科学”(07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控制工程”(085406)等学科;拥有“系统科学”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2‰;“系统理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控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学院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教育部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民用飞机智能化试验验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高校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制造与先进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设有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青岛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青岛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创办全国性学术期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学院教师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0余项,获批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80余项。在IEEE系列汇刊、《Automat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ESI、SCI、EI收录4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1项。获批国家级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14项,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9项,包括: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0余项;主编、编著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各类教材1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
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年来,学生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6项、H奖15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Sysmac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中国机器人水球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山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学院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学院的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4个校级科研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欧姆龙公司、美国微芯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按照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建设要求,强化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
系统科学(一级学科)
代码:071100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
学科发展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学科由张嗣瀛院士创建,2000年和2003年分获系统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2012年获批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批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学科依托的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现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级人才 5 人;IEEE Fellow 2 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2 人;省级人才7人。拥有“系统与控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 2 个。学科在读博士生35人,硕士生 67 人,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 200 余人。
学科优势和特色
学科现有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数据驱动科学与智能系统4个方向,在如下三个领域具有优势特色。
(1)系统复杂性领域:由张嗣瀛院士创建、包括陈兵和林崇两位高被引科学家的系统复杂性团队,建立了基于模糊逼近及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新方法,首次提出有限时间稳定性准则,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2)数据驱动控制领域:侯忠生教授团队创建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全新理论架构与方法,摆脱了控制系统设计对模型的依赖问题,成功应用于电机、无人驾驶等实际系统,受到国际控制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葛树志教授领衔的团队提出了新型人机接口并实现机器人触觉、视觉、语言等功能的提升,创办了《国际社会机器人》刊物,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
人才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
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系统思维、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生源集中于长江以北,70%以上学生来自双一流或具有博士点的高校。
国内外影响
学科连续3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排名第2位;主办CSCD核心期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拥有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国际社会机器人》创始人兼总编;《Automatica》副主编;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3人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科已培养中宣部“最美支边人物”、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企业家等一大批人才。成功举办中国系统科学大会、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Santa Fe复杂系统暑期学校、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
2016级硕士生毕业留念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张嗣瀛院士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系统科学机器人设计实验室
系统科学系统仿真实验室
系统科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环境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
代码:081100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一级学科
学科简介
青岛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程学”全球ESI前3‰学科和“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2003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本学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拥有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博导、硕导22人,其中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1人,IEEE Fellow 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青年泰山学者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青1人,省优青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青岛市劳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其他纵向、横向课题28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ESI、SCI、EI收录。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奖励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本学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硕士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含SCI、EI收录50余篇),10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计算机仿真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水球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华为、海信、海尔、朗讯、青岛软控、青岛港、Rockwell、艾默生电气有限公司、收获电气等。
学科方向(研究方向)
(1)交流传动与伺服系统控制:主要研究方向为交流传动与伺服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有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和工程设计;机器人与无人系统;计算机测控与网络通信技术;智能自动化装备及无人工厂等;各种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
(2)过程控制与智能仪表: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控制与优化;故障诊断与可靠性;现代检测技术与传感网络;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内容为过程建模与智能控制;多传感器技术与信号融合;智能化检测仪表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3)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有机器人视觉导航、识别与定位;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控制;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议设计以及性能分析与控制等。
(4)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系统分析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复杂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数学规划、轨道交通系统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等。
控制工程
代码:085406 授权级别:硕士专业领域
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程学”全球ESI前2‰学科和“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2003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本学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拥有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博导、硕导22人,其中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1人,IEEE Fellow 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青年泰山学者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青1人,省优青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青岛市劳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其他纵向、横向课题28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ESI、SCI、EI收录。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奖励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本学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硕士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含SCI、EI收录50余篇),10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计算机仿真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水球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华为、海信、海尔、朗讯、青岛软控、青岛港、Rockwell、艾默生电气有限公司、收获电气等。
学科方向(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和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有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和优化;电能变换与运动控制;计算机测控与网络技术;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各种控制策略,包括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智能控制、优化控制、网络化控制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检测与传感网络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内容为过程控制与智能仪表;现代检测与传感器技术;各种自动化装置;系统集成技术等。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有基于人工生命的智能控制系统;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和镇定;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的拓扑结构与系统的能控性分析;切换系统的镇定与控制;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协议设计等。
(4)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系统分析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复杂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数学规划、轨道交通系统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