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学院拥有“自动化”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设有创新班、卓越班;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3人,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2人,入选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博导12人,教授(特聘教授)22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63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1人。目前在校学生11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800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300余人。
学院“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拥有“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专项建设经费1亿元),“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专项建设经费5000万元);“系统理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近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2项,国家“863”计划2项,获批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5000万元),教育部科技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33项,市厅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80余项。在IEEE 系列汇刊、《Automat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ESI、SCI、EI收录40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
|
|
|
|
|
|
|
|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包括: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4项,包括: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0余项;主编、编著各级各类教材1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
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学生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1项,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Sysmac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中国机器人水球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山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学院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学院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4个校级科研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欧姆龙公司、美国微芯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按照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建设要求,强化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
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7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设有创新班、卓越班;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动化专业是自动化学院的唯一本科专业,其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两个学科。依托自动化专业建有“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系统理论”是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自动化学院获批“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专项经费1亿元),“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专项经费5000万元)。
自动化专业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学院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4个校级科研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欧姆龙公司、美国微芯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建有运动控制实验室、计算机测控与网络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智能工厂实验室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
|
|
|
|
|
|
|
|
|
|
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在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绩: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2项,国家“863”计划2项,获批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5000万元),教育部科技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33项,市厅级项目6项,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在IEEE 系列汇刊、《Automat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ESI、SCI、EI收录40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拥有“智能自动化装备与机器人”、“测控技术与网络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四个专业方向,其培养目标定位是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组织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成为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测控技术与网络、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达到以下能力: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并能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
(2)能够独立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具有工程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能够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具备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自动化相关技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已经拓展应用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制造业、信息技术(IT)产业是吸纳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需求。特别是2012年德国提出并积极推进工业4.0后,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我国也于2015年推出了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知识自动化攻城掠地,这些既向自动化提出了挑战,更为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专业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宽,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高。目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企业,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车集团、青岛港、海信、海尔、华为、朗讯、青岛软控、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学生的考研/出国深造率位居全校前列(近几年一直维持在40%以上),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自动化学院2020年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 制(年) |
招 生科 类 |
招生批次 |
招生计划数 |
080801 |
自动化 |
4 |
理 |
本科提前批 (“智能与系统”理工复合自动化创新班) |
30 |
080801 |
自动化 |
4 |
理 |
本科普通批 |
240 |
合计 |
|
|
|
|
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