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自动化学院与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开展"院际携手同向行 朋辈赋能共成长"主题座谈会,活动以传承张嗣瀛院士精神、深化思政教育创新为核心,通过经验分享与院际合作,探索朋辈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分享交流。双方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自动化学院全体朋辈思政辅导员参与交流,会议由崔鹏老师主持。

传承院士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前往张嗣瀛院士雕像馆参观学习,朋辈思政辅导员代表李红娜以《矢志报国 科研报国——张嗣瀛院士的精神传承》为题,讲述张嗣瀛院士坚守初心、严谨治学、倾心育人的感人事迹,激励在场师生以院士为楷模,在思政育人实践中践行使命担当。
共话思政创新,深化朋辈引领
交流会上,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宏阐述朋辈思政品牌的创立初衷与实践路径。她强调,通过打破传统"教师主导"模式,朋辈思政品牌以青年影响青年,教学相长,不仅助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更以张嗣瀛院士精神为指引,培养兼具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知识本领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小平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张嗣瀛院士在科研和实践育人中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并呼吁两院朋辈辅导员互学互鉴,推动思政品牌提质升级。

品牌经验互鉴,共谋发展新篇
自动化学院"朋辈思政"负责人宋秋晨系统介绍了品牌建设成果,通过思政教育、班级建设、学业辅导、情感对话四大模块,搭建本硕协同育人桥梁,年均开展主题活动30余场,覆盖本科生千余人次。在自由交流环节,双方学院辅导员围绕朋辈模式、工作室建设、宿舍管理、科研竞赛等工作展开研讨。
赋能成长共同体,续写育人新篇章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小平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通过案例共享与思维碰撞,构建了两院协同育人新平台。她勉励全体朋辈辅导员以院士精神为指引,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交流会标志着两院思政育人合作迈向新阶段,未来,双方将依托"朋辈思政"品牌共建机制,在资源共享、项目共研、队伍共培等方面深化合作,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院际协同育人范式。